“你父母呢?”?xml:namespace>
“唔……他们就在那儿。”
“酒泉没有机场,只能飞到兰州。小朋友,你带了多少钱?”
“100块。”
“钱不够啊,能告诉我你爸妈的电话吗?”
“我记不住了……”
这是3月13日地服部客运员胡伟强和一个小朋友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候机楼里的对话。小朋友在回答问题上的支支吾吾让他起了疑心。
翻看小朋友随身携带的户口本,胡伟强找到一张纸,联系到他的爷爷和爸爸。
小朋友今年12岁,家在泸州,爸妈分别在海南、广州打工,常年“留守”,已经离家出走好几次了。
胡伟强看看表,先带他去吃饭,然后再说送他回家的事儿吧。
洗手时,胡伟强见小朋友满手污泥,指甲也很长,就帮他修剪,并一点一点剔除指甲缝里的泥巴。
“叔叔,从来没人给我剪过指甲。”
“那我把指甲刀送你。”
“这也是我第一次收到礼物。”
小朋友还告诉胡伟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机场,第一次听到飞机的声音。
“那你怎么到机场的呢?”
“看书上的地图,坐车过来的。”
吃饭时,两人聊了很多话题,胡伟强给小朋友介绍了很多工作中的事儿,他眼里始终充满好奇。
用餐后,胡伟强把小朋友送到了机场派出所。
过了两天,小朋友给胡伟强发来短信,告诉他已经平安到家。随后的一周里,胡伟强还时不时收到他的消息,有时问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有时发发牢骚。
